書評 | 《小貓法蘭基》貓生哲學,貓眼中的人類世界

小貓法蘭基
Frankie
作者: 約亨.古奇 / 馬克西姆.李奧
原文作者: Jochen Gutsch / Maxim Leo
譯者: 陳蘊柔
出版社:悅知文化
出版日期:2024/01/22
作者簡介
約亨・古奇(Jochen Gutsch)
1971年出生於柏林,《明鏡週刊》(Spiegel)記者以及《柏林日報》(Berliner Zeitung)專欄作家,曾獲得「提奧多–沃夫新聞獎」(Theodor-Wolff-Preis)以及「亨利.南恩新聞獎」(Henri-Nannen- Preis)。與馬克西姆.萊奧合著多本暢銷書,包括《說話的男人》(Sprechende Männer)、《兔子啊,這不過是個過程》(Es ist nur eine Phase, Hase)。
馬克西姆.萊奧(Maxim Leo)
1970年出生於柏林,《柏林日報》專欄作家,他的東德家庭故事《準備好你們的心》(Haltet euer Herz bereit)曾獲得歐洲圖書獎(Europäischen Buchpreis)。
故事大綱
沒頭沒尾,香腸就不是香腸了,
生命也就不是生命了。
不只是一隻小貓的歷險,更是「如何找回生命意義?」的哲學探詢。
理查・戈爾德已經計畫好一切:今天,就是他結束自己生命的日子——至少他是這麼認為的。
但他沒有料到,一隻名叫法蘭基的小貓突然闖入,把他掛在脖子上的繩子當成玩具。在驅趕法蘭基的過程中,戈爾德意外將他打昏,於是被迫照顧起這隻貓。
法蘭基對房租毫無貢獻,卻讓戈爾德徹夜難眠。一早就吵醒他,並用各種方法無情測試他的底線。儘管如此,他們還是逐漸成為朋友,就在戈爾德最孤獨的時候……
當遇到不可承受之重時,究竟該如何走下去?本書以貓的視角,寫人的種種遭遇。直截了當的貓生哲學,拯救了深陷痛苦的心,也提醒我們,生命路上必經失去,但依然有許多閃閃發亮的美好事物,足以成為活下去的理由。
讀書心得
《小貓法蘭基》以一隻名叫 法蘭基 的小貓為第一人稱視角,描繪了牠與人類共度的奇妙人生。從貓的眼中看世界,一切都顯得既荒謬又可愛。作者用擬人化的筆法,將貓咪的高傲與傲嬌詮釋得淋漓盡致,例如牠「強制收編」人類、教導鏟屎官該如何正確服侍自己,讀來令人會心一笑。
相較之下,人類世界卻顯得壓抑許多。人類必須隱藏情緒、壓抑慾望,甚至連「尋死」都要小心翼翼、不被發現。透過貓與人的對話,探討生命的意義與存在的價值。
喜歡法蘭基那種豁達,雖然偶爾會因為自身的出身感到自卑,卻仍以樂觀看待世界。
被書中許多字句療癒了,也讓人重新思考「什麼才是幸福」,非常推薦閱讀的作品。
劃線金句
有人告訴我,故事應該要從頭說起,總要有個開場。但我是一隻公貓,不懂什麼是從頭,什麼叫開場。人類對於生活總有很多規定,你得做這個做那個。說真的啦!無聊,累死,完全不適合我。所以現在我就隨便從一個地方開始。也許剛好就是從頭開始,也許這就是開場。
有隻狐狸曾跟我說過,誇張不是說謊,而是純粹的事實,只是內容比較豐富。
親愛的人類,我偷偷跟你們說,請不要笑,也許這個問題聽起來很奇怪,但會不會是你們睡得太少,想得太多呢?因為我剛好相反,我幾乎整天都在睡。我醒來一下子,做一點事,然後再睡,再做些夢。我對於世界知道得就不會太多,這樣好處多多。因為如果你知道太多事情,而且對此又想太多的話,我不知道,也許會生病?會覺得生活很黑暗?但我只是一隻公貓,隨便你們怎麼想。
「人本來偶爾就得做些不有趣的事,這就是生活。」
我一聞就知道,新的廁所屋現在不太乾淨。我不怎麼喜歡這個廁所,但我喜歡看戈爾德清廁所。那真的很精彩。他四肢跪地趴在臭氣熏天的小房子前,用篩子把便便撈出來,好像我的便便是天大的寶藏。
動物死的時候,就只是在某個地方睡著而已。我們躺在泥土上,蛆穿過我們的頭顱。有時候,狐狸會過來念個悼詞。 人類卻為死者建立一個完整睡覺的空間,真令人印象深刻。還會在石頭上面寫一堆字,或來探望死者,跟死者說故事之類的。邏輯上來看,死者根本無所謂。但這無關乎死者,而是生者,對吧!
但這隻關在籠子裡的鸚鵡卻很不一樣,悲慘到了極點。光看那個鞦韆,你們人類以為一隻自由自在的鸚鵡整天都在幹嘛?在森林裡玩鸚鵡盪鞦韆嗎?如果你們真的很喜歡鸚鵡,為什麼要把他關起來?你們是這樣展現你們的愛嗎?


